2022.07.26 来源:roselove鲜花常识
内容摘要:清明谷雨期间,恰逢新茶采摘炒制的时节。【茶】这一个字快要成中国名片,仿佛读起来都唇齿生香、仙袂飘飘,但作为物种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,你可能真的不了解……
清明谷雨期间,恰逢新茶采摘炒制的时节。【茶】这一个字快要成中国名片,仿佛读起来都唇齿生香、仙袂飘飘,但作为物种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,你可能真的不了解……
关于茶,我的记忆是从一块块的“砖块儿”开始的。父亲会把这些“砖头”敲成小块儿,放在炉灶上煮,煮出来的汤汁带着浓重的禾草秸秆的味道——那就是砖茶。后来见过的茶多了,针形的、尖形的、片形的,扁平挺直的、条形扭曲的、扭转成螺丝钉一样的,用细线把理顺的茶叶捆成束状的、攒成小球下水会像花瓣一样张开的,或者是干脆打碎了直接用纸袋包起来的……这些千奇百怪的茶叶都来自于茶树(Camellia sinensis),一种与中国人有着不解之缘的植物。
古人喝的“茶”并非你碗中的样子
作为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,茶树的老家就在我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。早在商周时期,茶树就进入了中国人的锅里,只不过当时它并不是作为流行饮料出现的。最早茶叶都是药汤中的一种成分,至于治什么病已经不可考了。到了先秦、两汉时期,人们开始吃茶了——加入粟米及调味料,煮做粥状。我实在有些想象不出来,这种茶羹到底是什么味道的。
到唐朝时,茶叶才真的作为一种饮料登堂入室。然而,那个时候的烹茶方法跟今天也有很大不同。茶叶要做成末,在沸水冲入后进行搅打,然后分而饮之。陆羽的《茶经》对当时的烹茶技艺进行了梳理,从选茶选水一直到冲泡都有详细的规则。今天,日本的抹茶基本保留了唐朝人的烹茶方式。
我们更熟悉的原叶冲泡实际上是在明清之后才盛行起来的。用原始叶子冲泡,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的原始滋味儿,但也不是随便泡泡就好喝的。单说冲泡的水温就跟茶叶的口味儿有很大关系,茶多酚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从茶叶中溶解出来。一般来说,80℃以上的热水,才能迫使茶多酚进入茶汤,然而温度高了,茶水的苦涩味就更为明显了。不过茶水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温度,有一些特殊的需要展甜味的茶,就需用50℃的低温水来泡,这样才能让苦味的茶多酚素尽量待在茶叶中,同时让呈现甜味的氨基酸充分释放出来。
而且相对来说,绿茶和普洱茶的个性还算单纯,只要跟合适的水亲密接触就可以了。但是要品尝红茶的话,不仅绿茶这套东西需要讲究,很多时候还需要糖、牛奶来搭配,就更复杂了。
至于说明前和雨前的茶叶价格高昂,还真的跟茶叶本身的品质有关系。春季的绿茶中的糖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,叶绿素含量也较高,而带来苦涩味道的茶多酚、花青素等含量较低,这样一杯新茶泡出来之后自然清甜可口。当然,也有人爱喝更苦更“有茶味儿”的浓茶,陈茶显然就更适合他们了。